NASA与火箭实验室合作推进私人金星探测任务
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宣布,在为首个私人金星探测器开发热盾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任务由火箭实验室主导,麻省理工学院参与合作,旨在探索金星云层中是否存在生命迹象。NASA的"极端环境进入热盾技术"(HEEET)可保护航天器抵御高达2482摄氏度的高温,为任务提供关键支持。此次探测器将通过火箭实验室的"...
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宣布,在为首个私人金星探测器开发热盾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任务由火箭实验室主导,麻省理工学院参与合作,旨在探索金星云层中是否存在生命迹象。NASA的"极端环境进入热盾技术"(HEEET)可保护航天器抵御高达2482摄氏度的高温,为任务提供关键支持。此次探测器将通过火箭实验室的"...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近日在南极中山冰雪机场成功完成冰盖探测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南极开展的超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空地联合实验,标志着我国极地探测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考察队在冰厚、冰下地貌不同的典型区域,采用直升机航空实验与雪地车冰面点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科技媒体 scitechdaily 昨日报道,XRISM 项目通过其先进的 X 射线光谱仪,首次在半人马座星系团中心探测到高温气体的振荡运动。这一发现揭示了星系团通过碰撞和合并演化的过程,并解决了长期困扰天文学家的谜题: 为何星系团中心的气体无法冷却。星系团是宇宙中最大的结构之一,由数百甚至数千个星系组成,...
据外媒 SciTechDaily 报道,NASA 的"月球先锋"号探测器目前处于失联状态,正以最低功率在太空中漂流。任务团队正通过地面雷达和 NASA 的深空网络(DSN)全力恢复通讯。若能成功,探测器仍有可能通过调整轨道进入月球轨道,挽救部分科学任务。位于加州理工学院 IPAC 研究中心的任务运营团队正在努力重新建立...
世界首个旨在造访小行星的私人探测器奥丁号(Odin)在发射后不久便与地球失去了联系,任务团队正面临严峻挑战。奥丁号于2月26日搭载SpaceX火箭升空,计划为AstroForge公司飞越小行星2022 OB5,为未来的小行星采矿任务奠定基础。然而,发射后仅数小时,AstroForge便遭遇通信问题,最后一次与探测器取得联系是...
北京时间今早,SpaceX 的猎鹰9号火箭从 NASA 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将 Intuitive Machines 制造的 Athena 探测器和 NASA 的月球先锋(Lunar Trailblazer)轨道器送入太空。此次任务对 NASA 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至关重要,旨在为未来人类在月球建立居住点铺路。Athena 探测器搭载了10台 NASA 科学仪器,主要...
NASA 宣布将 SPHEREx 和 PUNCH 探测器的发射推迟至北京时间3月1日11: 09,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 SLC-4E 发射。此举旨在为 SpaceX 猎鹰 9 号运载火箭提供更充足的准备时间。SPHEREx(全称宇宙历史分光光度计、再电离纪元及冰层探测器)是 NASA"创新级"科学任务之一,耗资4.88亿美元,总重仅500公斤,能耗...
科技媒体 Space 于 2 月 22 日发布博文称,天文学家发现,如果某颗行星大气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硫,可能表明该行星不适宜居住。这一发现通过排除法,将不太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排除在外,从而提高了搜寻地外生命的效率。目前,寻找地外生命的关键是探测生物特征,即由生命产生的气体,但这些特征通常难以捕捉。传...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今日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目前,发射场设施状态良好,各项测试准备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预计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多项深空探测任务,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的伴飞、取样、返回以及对主带彗星311P的伴飞探测。小...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近日宣布,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该系统在海拔5000米的高寒高海拔、复杂地形地貌地区完成地质勘查任务,为国家重大铁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该铁路项目穿越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寒地...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取得重要进展,登月服"望宇"和载人月球车"探索"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广汽集团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共同开展载人月球车的初样研制工作。双方将在底盘设计、造型设计、性能测试及集成验证等方面提供支持。在底盘设计方面,广汽集团与航天五院...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SpaceX将负责发射"潘多拉"卫星,这颗重约325千克的小型探测卫星旨在研究宿主恒星变化对系外行星大气的影响。根据计划,"潘多拉"最早于今年秋季由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送入低地球轨道,届时将对至少20颗已知凌星系外行星进行观测。该卫星配备了一台45厘米宽的全铝望远镜,能...
新华社报道,经过公开征集评选,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登月服正式命名为"望宇",寓意展望宇宙、探索未知;载人月球车则被命名为"探索",象征着人类对太空无尽的好奇与追求。此次命名不仅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愿景,也展示了全国人民对探月工程的热切期待。随着这些重要装备的命名完成,中国载人月球探...
近日,东莞中科原子宣布完成B轮融资。作为一家专注于光电探测技术研发的企业,中科原子在激光雷达、图像增强器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件,产品线涵盖激光雷达系统、数字成像相机、单光子探测器等,广泛应用于安防安检、科学研究、工业自动化、机器视觉及虚...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与李浩团队在多光子空间符合探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超导纳米线组合延时逻辑方法,成功突破了延迟线上单光子和多光子事件的信号混叠限制,实现了16通道结构中所有152种单光子和双光子事件的完备解析。光量子计算需要调控多个光子,并具...
2025年1月19日至23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组成的科研团队,在"探索3号"科学考察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的协助下,顺利完成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HUNT)探测器单元样机的布放任务。此次布放的设备包括4个新型探测器单元和1个LED光源刻度单元,精准投放至160...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地球所)透露,嫦娥六号任务中法国同行的科研人员成功完成了中法氡气测量仪的探测任务。该使命已经顺利完成,并且这台氡气测量仪也成为了月球背面的"永久居民"。
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消息,该天文台研究员张居甲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成功捕捉到超新星SN 2024ggi的爆炸激波冲破其外围致密星周物质的壮观瞬间。这一成果深化了科学家对超新星激波爆发物理机制的认识,并为揭示恒星晚期演化与死亡之谜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地球所)透露,嫦娥六号任务中法国同行的科研人员成功完成了中法氡气测量仪的探测任务。该使命已经顺利完成,并且这台氡气测量仪也成为了月球背面的"永久居民"。
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目前,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和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