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天下财经》)一直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浙江省,同时也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那么,今年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有什么特点?在稳定国内粮食供应方面又有哪些举措?记者专访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济锡。
记者孙超: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浙江省今年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的变化?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济锡:今年我们从夏粮跟秋粮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夏粮播种的面积达到了249万多亩,增长了41万多亩,这个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接近20%。产量达到了65.3万吨,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4%。现在全年的晚稻,从目前已经收割的情况来看,产量能够达到甚至可能会超过去年的水平,这样来讲全年的粮食产量能够继续确保120亿斤。
数据显示,今年,浙江省小麦播种面积增加明显,达到了172.2万亩,较上年增加32.2万亩,增幅达23%,创近二十年来新高。为了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供应,浙江省层层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不断完善粮食生产扶持体系,形成了规模粮油补贴、订单奖励、最低收购价、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等一系列政策。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济锡:我们给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按每亩120元的标准给予专项补贴;第二个是在粮食的收购过程当中,国家的最低保护价基础上,我们每一斤粮食高三分钱。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来更好地激发主体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他们安心种粮、有效益种粮、种出好粮。
作为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浙江省计划到2022年全省的粮食储备规模由108亿斤,增加到120亿斤。为了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浙江一方面在省内完善订单粮食收购,同时还不断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相对稳定的粮源基地。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济锡:最后一块我们还是着眼于浙江是一个港口,国际市场当中也能够储备一定的粮食,这样来了以后通过“三条腿”走路,保证我们这一个120亿斤的粮食储备,能够在两年当中确保能完成。
此外,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七山一水两分地的浙江始终加强耕地的保护和建设。浙江省各级财政每年投入近20亿元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的村级组织经济补助激励。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刘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