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首次观测到超高速星际气体云复杂丝状结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距离地球约5万光年的G165超高速运动星际气体云中,首次观测到由超音速湍流主导的复杂丝状结构网络。这项研究成果于7月16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期刊。G165气体云位于银河系外围高银纬区域,以每秒约300公里的高速远离银...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距离地球约5万光年的G165超高速运动星际气体云中,首次观测到由超音速湍流主导的复杂丝状结构网络。这项研究成果于7月16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期刊。G165气体云位于银河系外围高银纬区域,以每秒约300公里的高速远离银...
科学家通过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一个独特的"无限星系"(Infinity Galaxy),其由两个螺旋星系碰撞形成,呈现类似无限符号的星环结构。研究团队发现,该星团中心存在一个年轻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一百万倍,位于巨大气体云中。这一发现为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传统理论认为...
NASA近日公布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广角行星相机2号(WFPC2)的最终成果--一张距离地球4600光年的行星状星云Kohoutek 4-55的震撼图像。该星云位于天鹅座,由垂死恒星抛射的电离气体云构成,红橙色、绿色和蓝色分别展现了氮、氢和氧元素的辉光。这张照片是WFPC2在2009年拆除前10天拍摄的数据经最新技术处理而成...
近日,科技媒体Live Science报道,天文学家通过阿塔卡马宇宙学望远镜(ACT)发布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宇宙初期图像。这些图像捕捉到了宇宙仅38万岁时的情景,被誉为宇宙婴儿期的"第一张照片"。图像展示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高分辨率细节,橙色和蓝色区域揭示了辐射强度的变化及气体云结构特征,而银河系...
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我们在银河系中发现了数十亿颗恒星,在宇宙中发现了数十亿个新的星系,我们也见识了黑洞喷射出宇宙喷流,看到了壮观的超新星……然而,天文学家们发现,我们对自己的太阳系世界却知之甚少。当我们研究宇宙时,我们就身处于太阳系,所以这是我们最应该了解的。但事实证明...
科学家们大多在地球上寻找线索。然而,一个新的发现表明,答案可能在天空之外,在黑暗的星际云层中找到。上个月在《自然-天文学》上,一组天体生物学家表明,肽,即蛋白质的分子单元,可以自发地形成在宇宙中漂移的固体、冰冻颗粒的宇宙尘埃当中。这些肽在理论上可以在彗星和陨石中旅行到年轻的地球以及其他...
这是一个下一代甚大天线阵(ngVLA)将帮助我们理解的问题。ngVLA将通过比较可用于制造恒星的"燃料"与整个宇宙历史中恒星形成的速度如何匹配来研究星系的演变。恒星诞生于包裹在巨大气体云中的恒星"托儿所"。最冷、最稠密的气体云在重力作用下坍缩,直到有足够的物质被拉到一个地方,在云的几个部分形成一...
从地球上可见的大多数星系都类似于一个中心加厚的平盘。然而,根据宇宙学标准模型,这种圆盘应该相当少地形成。这是因为在该模型中,每个星系都被一个暗物质的光环所包围。这个光环是看不见的,但由于其质量,对附近的星系产生了强大的引力。波恩大学亥姆霍兹辐射与核物理研究所的Pavel Kroupa教授博士解...
NGC 1705和其他像它一样的矮小不规则星系可以为星系的整体演变提供宝贵的见解。矮小的不规则星系往往只含有很少的氢或氦以外的元素,并被认为与填充宇宙的最早的星系相似。这张图片中显示的数据来自于一系列的观测,旨在揭示附近恒星形成的星系中恒星、星系团和电离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用哈勃的广...
据外媒报道,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木星是最大的行星。它是一颗巨大的气体巨星,比地球大很多倍。尽管木星很大并且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但跟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气体巨星相比,它还是非常小的。这些类型的超大质量行星被称为超级木星,其质量可达木星的13倍。天文学家已经分析了一些超级木星行星的组成并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