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科技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研究发现氧含量或为生物体型控制关键因素

5月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美国科研人员合作,建立了寒武纪和奥陶纪三叶虫体型数据库。研究表明,氧含量可能是生物体型控制的重要因素。该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期刊,为地球-生命系统早期演化研究提供新视角。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抗高温关键基因

5月1日消息,华中农业大学李一博教授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水稻关键基因QT12,该基因如同水稻的天然"空调系统",可保证高温下水稻的产量与品质。研究成果于4月30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上,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抗高温关键基因

4月30日,华中农业大学李一博教授课题组在《Cell》发表研究成果,发现水稻基因QT12可抵御高温,如同"空调系统",保障高温下水稻产量与品质,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思路。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韩国发现AI存储设备新机制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揭示电化学随机存取存储器(ECRAM)工作机制。该技术可提升智能手机等设备的AI性能并延长电池寿命,标志着AI硬件向高效能、低能耗发展迈出重要一步。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韩国发现AI存储设备工作新机制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揭示电化学随机存取存储器(ECRAM)工作机制。该技术有望提升智能手机等设备的AI性能,延长电池寿命,推动AI硬件向高效能、低能耗发展。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科学家发现大脑运动皮层存在“手部GPS”编码机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团队近日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揭示猕猴大脑运动皮层中存在类似"GPS"的神经编码机制,能够实时追踪手部空间位置。研究团队通过微电极阵列记录猕猴执行自然抓取任务时的神经活动,发现约22%的背侧前运动皮层(PMd)神经元会对手部特定位置产生强烈反应,形成"位置野...

火星碳酸盐矿物发现或揭示古老生命线索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夏普山发现了大量封存于碳酸盐矿物中的碳,这一成果为探索火星古老生命提供了关键线索。这些矿物的形成需二氧化碳、水和岩石相互作用,表明火星曾拥有足够厚且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层,支持液态水存在。研究主要作者本・图托洛指出,火星曾是宜居的,但随着二...

Netflix测试全新AI搜索功能,优化内容发现体验

Netflix正探索基于OpenAI技术的全新搜索功能,以提升用户在流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发现效率。该功能支持自然语言搜索,突破传统分类或演员检索的限制,甚至能理解用户的观影心情等具体需求。据彭博社报道,这项功能目前仅面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部分iOS用户测试,未来将逐步扩展至美国等地,但暂无安卓平台计划...

詹姆斯·韦布望远镜发现迄今最古老螺旋星系“烛龙”

由瑞士日内瓦大学领导的国际天文学团队,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数据,发现了迄今为止最遥远、最古老的螺旋星系,并将其命名为"烛龙"。该星系在宇宙大爆炸后仅10亿年便已存在,其结构与银河系极为相似,因此被称为银河系的"孪生星系"。研究团队包括中国博士后研究员肖梦苑,她也是论文的主要作者...

苹果与索邦大学研究发现:早期融合模型或成多模态AI未来方向

近日,科技媒体marktechpost报道,苹果工程师与法国索邦大学合作研究显示,在多模态AI领域,从头训练的早期融合模型展现出显著优势。当前多模态AI主要依赖后期融合策略,即将预训练的单模态模型组合使用,但这种方法难以实现真正的跨模态理解,且在大规模任务中计算资源分配复杂。研究团队对比了早期融合与...

研究发现JAK2 V617F突变显著增加斑块侵蚀风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教授与贾海波教授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证实,JAK2 V617F突变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的发生风险增加10倍以上。研究团队通过分析728名斑块侵蚀患者、919名斑块破裂患者及804名对照组数据,发现携带该突变的患者血小板计...

科学家发现“最苦物质”Oligoporin D,为食品与健康研究开辟新路径

德国莱布尼茨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从柄生泊氏孔菌中分离出三种全新苦味化合物,其中一种名为Oligoporin D的物质被证实可能是目前已知"最苦"的化合物。即使在极低浓度下(约630亿分之一克/升),它仍能激活人体苦味受体TAS2R46。研究人员形象地表示,1克该物质溶解于相当于106个浴缸的水中仍可感知其苦味。这一...

IRBM推出功能基因组学平台 加速药物靶点发现与验证

近日,综合合同研究组织(CRO)IRBM宣布建立功能基因组学平台,整合CRISPR技术、高通量筛选、细胞工程及分子分析能力,为临床前药物发现提供支持。该平台专注于遗传靶点识别与验证,同时可生成与疾病相关的细胞模型,助力研究人员更高效地探索创新疗法。IRBM表示,这一平台的推出将显著提升靶点发现的精准性...

消费者投诉:金尘茶袋泡茶中被发现有石头

在黑猫平台,有消费者投诉称,自己于2024年11月11日在金尘茶旗舰店购买袋泡茶,2024年12月9日饮用时发现茶包中含有石头。此事涉及食品安全,望根据中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赔付1000元,并进行退款。

谷歌NotebookLM推出“发现资料”功能 助力高效信息收集

谷歌旗下人工智能笔记应用NotebookLM近日推出"发现资料"(Discover sources)新功能,旨在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更高效的资料收集体验。该功能依托Gemini技术,可自动搜索并分析网络资源,用户只需输入关键词,系统即可在数秒内推荐最多10份相关材料,并附带摘要说明。此前,用户需手动上传PDF、文档或链接才...

中国科大团队发现抗疟疾药物常山酮具有显著减肥功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翁建平教授团队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抗疟疾药物常山酮(Halofuginone)通过调节GDF15和FGF21激素水平,实现安全减重的新机制。研究表明,该药物能同时抑制食欲并促进能量消耗,在肥胖动物模型中展现出显著效果。目前团队已获两项相关专利授权,为肥胖及代谢疾...

NASA“毅力号”发现神秘岩石 或揭示火星地质演化关键线索

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近期在杰泽罗陨石坑边缘发现了一块奇特岩石,被命名为"圣保罗湾"。这块岩石表面布满深灰色球体,部分带有针孔状结构,可能与火星古代地下水活动有关。科学家推测,这些球体可能是矿物结核,由地下水渗透形成;也可能是火山喷发或陨石撞击的产物。此次发现位于名为"女巫榛子山"的区域,...

杨立昆:生成式AI难以实现科学发现,未来需突破物理世界理解瓶颈

图灵奖得主、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在近期的科技播客节目中指出,当前生成式AI因基于文本训练和统计规律生成答案,难以创造新事物,也缺乏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与抽象推理能力。他强调,人类依靠常识和心理模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现有大模型所不具备的。此外,杨立昆认为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已接近瓶颈,单纯扩大...

遥远星系中发现氧元素,挑战星系演化传统理论

天文学家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在距地球约134亿光年的星系JADES-GS-z14-0中首次探测到氧元素。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观测记录,还揭示了该星系在宇宙大爆炸后仅约3亿年时已具备较高重元素含量,远超理论预期。按现有理论,早期星系应以氢、氦为主,重元...

科学家首次发现含锫有机金属分子“锫茂” 突破超钚元素认知

近日,布法罗大学与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成功合成了首个含锫(Berkelium)的有机金属分子--"锫茂"(Berkelocene),为理解锕系元素的化学行为提供了全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锫是原子序数为97的锕系元素,其有机金属化合物极为罕见。研究团队利用仅0.3毫克的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