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科技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新型仿生电磁屏蔽气凝胶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阎敬灵、陈海明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仿牛肚褶皱结构的聚酰亚胺/碳纳米管复合气凝胶。该材料通过调控碳纳米管含量与冷冻干燥工艺,构建出独特的中心辐射状多级孔结构,在保持98.7%高孔隙率的同时实现每米38西门子的导电率。其负泊松比特性赋予材料优异弹性,经500次压缩...

中科院提出固态锂电池界面新方案

2025年10月6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团队在固态锂电池界面调控方面取得突破。针对固-固界面接触不良导致离子传输阻力大的难题,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兼具离子传导与电化学活性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实现分子尺度的界面一体化。该材料可调控离子传输与存储行为,应用于复合正极时能量密度提升86%,且柔性电池可...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转让上海原本生物科技3.18%股权 底价317万元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日前挂牌转让上海原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18%股权,转让底价定为317.25万元,信息披露期截至2025年10月21日。上海原本生物科技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4249.29万元,主要从事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销售等业务。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前7月企业营收383.01万元,净利润为-147.76万元。...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制出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

4月18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脑机接口与融合智能团队自主研发的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通过预验收。该机器人可将比头发丝更细软的微电极植入实验动物大脑皮层,为脑机接口及脑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持。此成果在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完成。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总决赛圆满收官

2024年11月17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全国总决赛,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简称"广纳院")圆满落幕。决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家纳米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极具创新性,而且拥有着高成长的巨大潜力。在激烈的角逐中,深圳光子晶体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院商标曾遭抢注 中国科学院官方已注册多枚商标 中国科学院简称修订为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网站发布消息称,按照通知要求,中国科学院全称和简称均为"中国科学院"。此前,在中国科学院官方发布信息以及媒体报道中,常使用"中科院"作为简称。天眼查App显示,中国科学院已成功注册多枚"中科院"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商标,国际分类包括...

中科闻歌将推出雅意AI大模型 支持企业私有部署

据科创板日报,中科闻歌即将推出雅意AI大模型,后者是大规模语言模型的企业级应用平台,支持实时数据接入、离线私有部署,为企业打造专属AI模型能力,提供大模型、数字人、领域模型应用服务。据悉,中科闻歌是中科院背景企业,由中科院自动化所孵化,提供人工智能认知与决策技术服务,已完成超10亿元融资,投资...

中科院开启公众科学日,在支付宝推出系列科普专辑

5月13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开启之际,中科院公众科学日联合喜马拉雅在支付宝推出系列科普专辑--首批上线19堂科学大咖科普演讲,涵盖脑科技、大数据、火星探测、光子通信等前沿话题,公众通过支付宝"读书听书"频道,即可免费收听。公众科学日是中科院推出的大型公益性品牌科普活动,19年...

定义“北京时间” 中科院研发新一代光钟:300多亿年误差1秒

我国使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大家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它来自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使用的原子钟对误差的要求极高,而且中科院还在研发最新的光钟,可以做到300多亿年误差不到1秒。据报道,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量子频标研究团队多年来研发了各种性能先进的原子钟,包括原子铯喷泉...

知网究竟触动了谁的奶酪?

4月18日,#中科院停用知网##中科院将用万方和维普代替知网#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热议。这又是一个什么梗?吃瓜群众们纷纷在坊间探寻: 究竟知识的价格要高到什么程度?居然连堂堂的中科院都表示"用不起",知网到底做的是什么生意?中科院: 20日开始停用知网据媒体报道,中科院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中科...

知网续订费近千万 中科院也遭不住?官方:不属实

从大学开始,论文便成为了很多人的"噩梦",无论是本科、研究生、博士论文,都逃不过查重一关,而知网作为广大学生的查重工具,其价格在近年来愈发昂贵,很多人都直呼"用不起"。近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通告在网络上流传,其中指出"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

科学家发现6.02亿年前生物长“大”

参与研究的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杨传介绍,来自安徽省休宁县的蓝田生物群,是科学界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生物群。这个埋藏在黑色页岩中的远古生物群,至少包含18种不同形态的"大型"生物。这些生物由多细胞构成,形态上类似现在的腔肠动物或蠕虫类动物。它们在生物谱系上属于真核生物一支,也就...

“微博滑雪天团”出道即涨粉百万 IP孵化赋能雪圈生态

3月26日,#微博滑雪天团#话题登上热搜,话题内的两条置顶微博中,"微博滑雪天团"成员们分别在教学艺人喻言和赵让完成滑雪挑战,两条节目视频的播放量相加接近600万。作为领先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在孵化自有IP赛事的同时,也在着手打造具有IP属性的专业领域大V。"微博滑雪天团"就是经典自主IP赛事"雪战到底...

中科院造:两大实验柜亮相“天宫课堂”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在"天宫课堂"位于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现场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目前,两个科学实验柜运行良好,已经取得一些新发现。更多科学实验设施也将在今年发射的'问天''梦天'实验舱中安排上,令人期待!""悬浮"的"高微重力""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叶...

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铁橄榄石分解成因单质金属铁

该研究结果表明,月壤形成过程中的冲击破碎作用以及月壤演化过程中微陨石撞击的局部热作用是嫦娥五号月壤中铁橄榄石分解形成纳米金属铁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能是全月表月壤形成与演化初期阶段纳米金属铁的重要形成机制之一。纳米级单质金属铁(Nanophase iron particles, npFe0)是太空风化作用的特征产...

中国科学家:汤加火山爆发后次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下降0.004°C

a过去千年模拟火山爆发后次年地表温度异常与火山爆发强度间关系。b估算汤加火山爆发对全球地表温度影响。 中科院大气所 供图这项从类比历史上大型火山爆发的角度估算汤加火山爆发的气候影响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周天军...

科学家发现1.6亿年前最早的“花骨朵”化石

左图为与果柄相连的果实,右图为经过修理而暴露出来的侏罗花蕾。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侏罗花蕾化石照片,箭头处为尚埋在岩石里的花蕾。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侏罗花蕾化石发现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化石群中。化石中完整保留下一枚植物枝干,以及长在枝上的花蕾和果实。从形态上看,侏罗...

科学家确认晚侏罗纪时期生活在我国东北的鲲鹏翼龙主食古鳕鱼

鲲鹏翼龙复原图原标题: 翼龙食团以古鳕鱼为主与食团共同保存的两件中国鲲鹏翼龙化石。(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所供图)这一研究2月7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报 B辑》关于中国古生物的专辑上。食团是食肉动物在进食后把不能消化的东西在消化道里积存成的小团,然后吐出的丸状物。现生很多脊椎动...

可用于所有体外细胞培养系统 科学家开发谱系记录仪iTracer

近年来,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类器官,为研究人体器官发育提供了模型。据悉,单细胞转录组学能对这些系统中的细胞状态进行高度解析。然而,此前尚无方法去直接测量血统关系。基于此,浙大校友何志嵩和同事们共同研发了谱系记录仪 iTracer,它能将报告条形码与可诱导的 CRISPR–Cas9 瘢痕相结合,并与单...

远古发现丨追虎寻源:虎从何来?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管、古生物学博士贺一鸣介绍,包括猫科在内的所有食肉动物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4000万至5000万年前的小古猫类。小古猫外形像猫,头颅较长,用手掌和脚掌走路,有适合奔跑的腰椎、发达的大脑和锋利的牙齿。随着小古猫的后代分化,其中的一支进化出了现在的猫科。小古猫复原图。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