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培育特短生育期春油菜新品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团队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合作,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成功培育出'北亚油1号'等高纬度特短生育期高产高油春油菜新品种,为高纬度地区油菜种植提供了新选择。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团队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合作,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成功培育出'北亚油1号'等高纬度特短生育期高产高油春油菜新品种,为高纬度地区油菜种植提供了新选择。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7月31日,申联生物公告披露,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等单位签署两项疫苗技术开发合同,涉及猪和牛的三联疫苗研发。合作方将按分工承担相关费用,技术成果及知识产权由公司与兰研所共同享有。此次合作旨在推动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等疫病多联多价疫苗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应用。免责声明: 本...
2025年7月28日,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消息,我国自主培育的肉牛品种华西牛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0%。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张军民介绍,经过43年努力,华西牛成为我国首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肉牛新品种,有效打破了肉牛核心种源依赖进口的局面。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
安徽农业大学王晓波教授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成功解析了大豆关键基因GmSop20对油脂与蛋白比例的双向调控机制,为高油或高蛋白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了新方向。该成果已在《先进科学》发表。研究发现,GmSop20如同"交通指挥官",通过调控光合产物分配,影响大豆种子油蛋比。在高蛋白品种中敲除该基因,可...
7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谷晓峰研究员团队发布全球首个水稻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该研究涵盖8大器官、11.2万个细胞,首次绘制出包含54种细胞类型的'水稻基因调控地图',构建了细胞类型特异的基因调控网络,并实现关键基因的高精度定位和智能预测。此成果为改良水稻高产、优质、抗逆等复杂性状提供了分...
7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宣布,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犏牛在西藏成功诞生。此举标志着我国突破高海拔克隆技术瓶颈,为青藏高原畜牧业升级和濒危物种保护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研究人员计划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性能更优的'超级犏牛',并尝试攻克其雄性不育难题。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揭示分子伴侣基因BnaC01.CCT8调控油菜产量的分子机制,并发掘出优异等位基因。该研究为油菜高产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我国油菜产量与种植效率。免责声明: 本文内...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杨作仁与柳小庆团队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该品种叶片亩产虾青素约180克,为提升棉花附加值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6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宣布成功研发国内首套细胞代谢动态追踪系统。该系统可实时追踪细胞能量变化,首次揭示维生素D3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代谢机制。成果发表于《塔兰塔》期刊。系统能同时监测百个样本,效率提升20倍,未来将助力功能性食品评价和农药毒性筛查。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
5月26日,中国碳中和(01372)早盘股价上涨5.34%,报1.38港元。公司于5月20日与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农海稻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参股企业,专注于耐盐碱作物技术研发与应用。双方将围绕盐碱地生态治理、耐盐碱作物种植、碳汇资产开发等领域展开全方位...
据中新网,低空经济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化探索的应用领域有物流、农业、旅游等。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智分析认为,川渝地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农业。他认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之一,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将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位置。以川渝地区为代表的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在粮食、油料、麻类作...
据澎湃,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领,力争在核心种源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在高油高产大豆等品种技术装备上尽快取得突破,着力催生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合成生物学...
在四川成都,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首座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投入使用。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是一种在多层建筑内进行食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在城市进行食物生产,也可在戈壁沙漠、荒地使用,在解决未来都市等地食物就近稳定供应、拓展耕地空间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