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05月 2025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成果发布 揭示着陆区地质特征与物质来源
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部,并带回1935.3克月壤样品,创下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历史。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精确定位着陆点并分析地质特征,发现该区域表面粗糙度、环形坑形态等介于嫦娥四号与嫦娥五号着陆区之间,...
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部,并带回1935.3克月壤样品,创下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历史。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精确定位着陆点并分析地质特征,发现该区域表面粗糙度、环形坑形态等介于嫦娥四号与嫦娥五号着陆区之间,...
最新研究表明,月球南极-艾特肯(SPA)盆地可能蕴藏着月球原始地幔的碎片及古老岩浆海遗迹。这一发现为未来的阿耳忒弥斯载人登月任务提供了新目标。科学家推测,约43亿年前的一次斜向撞击形成了SPA盆地,其独特的椭圆形状揭示了撞击体从南向北移动的轨迹。亚利桑那大学的杰夫・安德鲁斯-汉娜指出,SPA盆地...
中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测得月幔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相关成果9日发表于《自然》期刊。这项研究为揭示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研究表明,嫦娥六号玄武岩的月幔源区水含量仅为1-1.5微克/克,是迄今测得的最低值,表明月球背面月幔比正面更为干燥。这一发现可能源于南极...
现在,研究人员对月球的两面性有了一个新的解释--这与数十亿年前月球南极附近的一次巨大撞击有关。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形成月球巨大的南极-艾特肯(SPA)盆地的撞击会产生大量的热流,在月球内部传播。这股热流会将某些物质--一套稀土和产热元素--带到月球的正面。这种元素的集中...
但是周五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可能最终对神秘的"双面"月球的一个主要方面有了解释。它与黑暗的阴影、数十亿年前的撞击以及熔岩有关。月球熔岩基本上,我们在月球上看到的那些漩涡状的阴影被称为月海,它们是表面火山活动产生的古老熔岩的结果。月球的背面没有这样的痕迹,这相当令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