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大学化学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大肠杆菌,成功将塑料瓶的主要成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转化为解热镇痛药物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转化率高达92%。整个反应在24小时内于室温条件下完成,且未产生有毒副产品。
研究团队采用可持续化学方法,先将PET塑料转化为中间体材料,随后通过基因编辑触发“洛森重排反应”。该反应首次被证实具有生物兼容性,且由细胞磷酸盐催化,摆脱了传统严苛实验条件的限制。此外,科研人员通过阻断菌体自身代谢通路并插入蘑菇与土壤细菌基因,实现对氨基苯甲酸(Paba)向扑热息痛的高效转化。
项目负责人斯蒂芬・华莱士教授表示,这项技术首次融合化学与生物学,既能实现可持续制药,又能减少塑料污染。尽管尚未商业化,但这一突破为处理塑料废料和药品生产提供了全新路径。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自然・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