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物乙醇因可再生性、高含氢量及良好的储运安全性,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制氢原料。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马丁课题组及英国卡迪夫大学等机构,提出了一种金属-碳化钼体系“选择性部分重整”制氢新技术,并于2025年2月14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该技术通过原子级精准设计,调控铂/铱(Pt/Ir)双金属与α-MoC界面,将乙醇-水重整反应从传统的完全重整路径转变为选择性部分重整路径(C₂H₅OH + H₂O → 2H₂ + CH₃COOH)。这项创新使氢气制备在270℃的温和条件下实现零碳排放,并联产高值化学品乙酸,为氢能产业的碳中和转型提供了全新范式。
传统乙醇-水重整制氢需在400~600℃高温下进行,能耗高且难以避免CO₂排放。新型催化剂不仅降低了能耗,还显著提高了氢气产率和乙酸选择性,展现出优异的抗失活能力。单原子分辨的低压STEM-EELS成像技术揭示了Ir物种对Pt分散度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催化性能。这一突破为高效催化剂的设计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