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首例脊髓损伤患者脑机接口手术在华西医院完成
7月1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功完成中国西部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患者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四肢瘫痪,手术通过在大脑硬脑膜外植入设备,借助无线供电技术实现脑电信号实时传输,使其可脑控机械手。该技术此前已进行多例临床试验,最长植入时间超21个月,目前正开展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我国脊髓损...
7月1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功完成中国西部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患者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四肢瘫痪,手术通过在大脑硬脑膜外植入设备,借助无线供电技术实现脑电信号实时传输,使其可脑控机械手。该技术此前已进行多例临床试验,最长植入时间超21个月,目前正开展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我国脊髓损...
7月21日,百奥泰发布公告称,公司研发的BAT4406F注射液新增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适应症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批准。BAT4406F是一款新一代糖基优化的全人源抗CD20抗体,此前已获批用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试验。此次获批将进一步推动该药物在肾脏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免责声明: ...
7月3日,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通报称,近期在德累斯顿、美因茨、慕尼黑和斯图加特等地的污水样本中连续数周检测出脊髓灰质炎病毒。该病毒来自口服疫苗中的减毒活病毒,虽尚未发现临床病例或人际传播,但传播风险被评估为"越来越高"。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脊髓损伤常导致神经信号传导中断,引发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与瑞典查默斯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取得突破,开发出一种超薄植入式电子设备,通过向受损脊髓输送精准电流,成功促进大鼠神经愈合并恢复部分运动功能。该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其设计灵感源于自...
6月2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在上海召开的亚洲神经肿瘤年会上透露,我国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已开始患者入组。该研究由华山医院与宣武医院牵头,旨在验证其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上海还将成立脑机接口专业分会,推动"产学研医"合作。2025年被视为中国脑机接口技术迈向临床的关键节点,北京...
瑞士NeuroRestore团队近日开发出一种创新系统,将植入式脊髓神经假体与康复机器人结合,通过精确电脉冲刺激肌肉,配合机器人辅助运动,实现自然且高效的肌肉活动训练。研究发表于《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传统康复机器人因缺乏主动肌肉参与,效果有限。而该联合疗法通过仿生电硬膜外刺激,模仿自然神经信号...
关注中国脊髓损伤者疾病负担及生活质量最新的调研报告《中国脊髓损伤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负担调研报告2023版》正式发布。此次调查数据显示,74%的患者在三个月内出现过尿失禁,并且每位患者平均每年发生泌尿系统并发症达10次。而在伤后的5年内,患者上尿路损伤发生率快速增长,为正常人的30倍。这些数据表明...
受伤脊髓的核磁共振成像,包括治疗和不治疗的对比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是由塔尔·德维尔教授的研究团队领导的,该团队位于萨戈尔再生生物技术中心、什穆尼斯生物医学和癌症研究学院以及特拉维夫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系。Dvir教授实验室的团队包括博士生Lior Wertheim、Reuven Edri博士和Yona Goldshmit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