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团队突破室温催化技术 实现废塑料高效转化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伟研究员团队联合国际专家,在《科学》期刊发表重大研究成果,成功开发全球首创的室温催化转化技术。该技术首次在常温常压下将聚氯乙烯(PVC)和聚烯烃等难降解混合塑料一步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油,转化效率超95%,攻克了含氯塑料回收的世界性难题。塑料污染治理是全球性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伟研究员团队联合国际专家,在《科学》期刊发表重大研究成果,成功开发全球首创的室温催化转化技术。该技术首次在常温常压下将聚氯乙烯(PVC)和聚烯烃等难降解混合塑料一步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油,转化效率超95%,攻克了含氯塑料回收的世界性难题。塑料污染治理是全球性挑战...
今日,惠城环保子公司广东东粤化学宣布,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成功试产,标志着我国在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塑料产量达8000万吨,回收率却不足三成,大量废弃塑料对生态环境构成严峻挑战。该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CPDCC技术,首创"一步法"工艺,无...
2025年7月11日,广东揭阳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正式试产。该项目采用世界首创的化学循环工艺和一体化设备,将废塑料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此举不仅有助于解决废塑料污染问题,还可能降低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
近日,惠城环保控股子公司东粤化学年产20万吨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成功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位于广东惠州,旨在通过先进技术实现混合废塑料的高效回收与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成功试产标志着公司在废旧塑料循环利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未来有望为环保产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免责...
2025年6月26日凌晨,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研究称,他们利用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精准识别混合废塑料中的化学结构单元,并为其定制"化学反应套餐",实现分步骤、分批次的精确转化。该方法成功将复杂混合塑料废弃物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自然》评论指出,这项成果是应对全...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黄富强团队采用新型常温脱氯法,将含氯废塑料直接转化成多种高附加值新材料,成功实现高效无害升级回收,可广泛应用于绿色环保、新型储能、医疗器械、可穿戴设备等多种领域。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综述: 方法导论》。(新华社)
莱斯大学化学家James Tour和共同第一作者莱斯大学校友Wala Algozeeb、研究生Paul Savas和博士后研究员Zhe Yuan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Nano》上报告说,在乙酸钾的存在下加热塑料垃圾产生了具有纳米级孔隙的颗粒,可以捕获二氧化碳分子。他们报告说,这些颗粒可用于从烟气流中去除二氧化碳。"像发电厂...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郑琳娜今后,外卖餐盒等塑料制品上或将看到蓝色的"回"字形标识,这意味着它们是经过认证的可再生可回收的塑料制品。7月16日,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简称GRPG)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启用易回收易再生塑料制品"回"字标识(简称双易标识),并介绍了《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