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认为离地球最近的黑洞只是一个吸血鬼双星系统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重大发现,因为这将意味着天文学家找到了迄今为止离地球最近的黑洞。但是其他科学家并不相信这个假说。一批论文表明HR 6819可能有其他的解释,而不需要黑洞的解释。2020年的研究使用智利的一台望远镜来研究HR 6819中两颗恒星的光线。其中一颗恒星似乎正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物体运行,...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重大发现,因为这将意味着天文学家找到了迄今为止离地球最近的黑洞。但是其他科学家并不相信这个假说。一批论文表明HR 6819可能有其他的解释,而不需要黑洞的解释。2020年的研究使用智利的一台望远镜来研究HR 6819中两颗恒星的光线。其中一颗恒星似乎正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物体运行,...
一项新研究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观察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研究人员报告称,有迹象表明它有一个紧密环绕的同伴。这个巨大的二人组--被称为双胞胎--约每两年就会相互环绕一次。如果研究小组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双星的轨道直径是其他唯一已知的超大质量双星1/10到1/100,而这对双星将在大约1万年后合并。这似...
这组超新星是以这一类中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AT2018cow命名的,其随机生成的名字恰好拼成了"cow"一词。这些不寻常的恒星爆炸的背后是什么?新的证据指出,它要么是活跃的黑洞要么是中子星。当一颗大质量恒星爆炸时,它要么留下一个黑洞,要么留下一个叫做中子星的死亡恒星残骸。通常情况下,这些恒星残余物是...
一个由加州理工学院领导的天文学家小组已经发现了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被称为类星体的激烈能量物体中的证据。类星体是星系的活跃核心,其中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正在从环绕它的圆盘中抽吸物质。在一些类星体中,超大质量黑洞会产生一个喷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射出。新研究中观察到的类星体,PKS 2131-021,属...
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助理教授Vikram Ravi说: "黑洞周围的引力会把这些不走运的恒星撕裂,导致它们被挤压成细流,落入黑洞。这是一个非常混乱的过程。这些恒星不会安静地离开!"当恒星被吞噬时,它们的残骸在黑洞周围旋转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光,这可以被望远镜探测到。在某些情况下,恒星的残骸在强大的喷流中...
黑洞是大型恒星死亡后留下的东西,它们的核心塌陷。它们的密度大得惊人,引力如此之强,以至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快速移动以逃离它们,包括光。天文学家热衷于研究黑洞,因为它们可以提供很多关于恒星死亡方式的线索。通过测量黑洞的质量,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到恒星最后时刻的情况,当时它们的核心正在坍缩,外层...
IXPE于去年12月初发射,是NASA第一个专门研究X射线偏振的任务,或者说X射线光的振动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该探测器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工作基础上,利用偏振来帮助解释空间事件产生的X射线光的确切来源。NASA展示的第一张图片显示了不同强度的X射线发射,IXPE在1月中旬绘制了整个超新星。研究人员将研究...
事实上,NASA成功地让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跟欧洲政府合作探索土星最大的卫星并开发了太空望远镜以捕捉宇宙的远方。虽然这份清单并不打算概述每一项重大成就,但它将为这个美国航天局自1958年成立以来所能取得的成就提供一些视角。NASA的成立则是对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回应,在接下来的十年中,NA...
《Nature Astronomy》上的一篇论文报告了这一发现并解开了一个几十年的谜团: 为什么Ulysses任务在1992年飞过木星时没有看到X射线。X射线是一种光的形式,但比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具有更高的能量和更短的波长。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欧空局(ESA)的XMM-牛顿天文台都研究了来自木星极光的低能量X射线-...
韦伯望远镜的巨大遮阳板使望远镜和摄像头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和来自地球和月球反射的阳光的影响。遮阳板"冷面"的一切都在被动地冷却,将热量辐射到深空。这将持续到望远镜和三个近红外(NIR)仪器达到一个稳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下,通过遮阳板的毫瓦能量,加上仪器本身的电子装置产生的热量,正好平衡了进入...
一个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夏威夷的两个天文台的"眼睛"观察了这一戏剧性事件的发生: 位于毛伊岛哈雷阿卡拉的Pan-STARRS和位于夏威夷岛茂纳克亚的W.M.凯克天文台。他们的观测是年轻超新星实验(YSE)瞬态调查的一部分。他们在超新星引爆前的最后130天里观察了这个名为SN 2020tlf的超新星爆炸。介绍这一发现的...
纳米比亚的非洲毫米波段射电望远镜目前位于智利的拉西拉。图片来源: Y.Beletsky (LCO)/ESO非洲天文学会秘书处主管Charles Takalana说,该项目于去年年底得到确认,是向巩固非洲在天文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和成为有力参与者迈出的又一步。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威特斯中心天体物理学主任Roger Deane补充...
研究团队利用位于西澳大利亚的默奇森宽场阵列(MWA)观察到的,是一个时而明亮,时而暗淡的信号源: 在持续30~60秒的爆发期,剧烈释放的能量让它成为同波段最明亮的射电源之一;随后天体陷入超过17分钟的沉寂,直至再次爆发。整个爆发周期的时长约为18分钟。在2018年1月至3月间,这个信号源不时地闪烁--MWA先...
天文学家宣布了另一个星系中可能存在的行星的证据。这颗"系外行星"将比近年来科学家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发现的其他数千颗行星中的任何一颗都要远得多。这个候选行星是通过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确定的,该天文台在一个双星系统中检测到了一个暂时性的X射线变暗。
8月31日,中国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启动大会在京召开,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宣读了《成立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公约》批准书。据悉,SKA是由大量小单元天线构成绵延至上千公里的综合孔径阵列,采用革命性设计,集大视场、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宽频率范围等卓越性能于一身,将颠覆射电天文学的传统研究...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拉丽莎·利哈乔娃透露,俄罗斯正准备与中国、韩国、法国和意大利签署协议,共同开展“光谱-M”(“Millimetron”)太空天文台建设项目。利哈乔娃表示,目前与上述四国在国家层面的合作正在定型,也就是准备签署相应的政...
据外媒报道,斯坦福大学天体物理学家Dan Wilkins在观察8亿光年之外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向宇宙发射的X射线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模式。他观察到一系列明亮的X射线耀斑--这虽然令人兴奋但并非前所未有--然后,望远镜记录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更多的X射线闪光比明亮的耀斑更小、更晚且“颜色&rdquo...
大气吸收是消光的一种,是大气中各成分对电磁波辐射的选择吸收。记者7月26日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最新提出了一种改正光谱大气吸收的新方法,改正精度达1%。我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期刊在线发表了研究成果。通常,地基望远镜观测记录下来的是天体辐射的电磁波与大气层相互作用后的...
哈菲勒-基廷实验中使用的一台铯原子钟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9日消息,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中,最令人费解的一点是时间膨胀。与静止的人相比,运动中的人会觉得时间似乎走得更慢。这种效应也适用于引力场。越是靠近像黑洞这种具有强大引力的天体,你越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放缓。要注意的是,时...
7月8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1)在上海世博中心正式开幕,大会以"智联世界,众智成城"的主题展开,围绕"AI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方向,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前沿进展,广泛传递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与价值,推动相关治理和规范形成全球共识。今年大会主要由"会议论坛、展览展示、竞赛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