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科技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国际科研团队首次通过电子散射成功制备并测量氢-6同位素

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核物理研究所A1项目团队联合中国、日本科学家,于4月30日宣布首次通过电子散射成功制备并测量极富中子同位素氢-6。这一突破为研究超高中子质子比原子核的稳定性提供了新视角。氢-6是氢的同位素中中子数最多的变体之一,其实验数据长期稀缺。研究团队通过轰击锂-7靶材,创...

美国实验室对外曝光:一杯水就能给你家发电

12月13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宣布了一次重大突破--首次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了能量的净收益,即产生的能量比输入的能量更多。尽管,这个过程仅持续了不到一秒。白宫科学顾问AratiPrabhakar在美国能源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一次科学的里程碑事件,是人类通...

科学家打破了在受控、持续的聚变反应中产生能量的记录

田纳西大学核工程副教授David Donovan和Livia Casali研究如何发展受控核聚变以达到发电的目的。JET的结果表明,在对核聚变物理学的理解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样重要的是,它表明用于建造核聚变反应堆内壁的新材料按预期工作。新墙体结构表现得如此之好,是这些成果与以往里程碑式的成果的区别,并将磁...

时间膨胀是真实存在的:你的头比脚老得更快

氢原子中的电子跃迁,以及由此产生的光子的波长,展示了量子物理学中结合能的作用以及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关系。氢原子内电子跃迁能量最高的是莱曼-α跃迁(n=2到n=1),其次是可见的巴尔默-α跃迁(n=3到n=2)。对于任何一个单独的观察者而言,时间确实就是这样在不停地流动着。然而,如果有两个不同的时钟,你就...

科学家创造奇怪的南瓜形原子核:在450纳秒内衰变

在质子发射的放射性元素中,镥-149原子核的半衰期最短。研究人员在3月16日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撰文称,该原子核可以在短短450纳秒内就失去了一半的放射性(衰变为其他元素)。镥(Lu)是一种稀土元素,在自然形态下是一种银色金属,原子序数为71。在稀土元素中,镥的丰度仅高于铥和...

HB11的氢硼激光聚变试验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据了解,为了将原子狠狠地砸在一起从而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并形成一种新的元素,你需要克服将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推开的强大排斥力。这就像在太空中向对方投掷强大的磁铁后希望将两个北极砸在一起而不是让它们跳开对方的路。太阳是通过将大量的氢原子装入在其核心处被过热到数千万度的等离子体中来实现的。...

核弹爆炸时会发生什么?

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介绍,俄罗斯和美国拥有世界上90%的核武器。俄罗斯拥有1588枚部署在洲际导弹上的核武器,而这些导弹的射程至少为5500公里,并设有重型轰炸机基地,可以搭载并投放核武器;美国拥有1644枚同样的核武器(两国还拥有近5000枚时刻等待发射的现役核弹)。很容易想见,一场全面的核战争可能就...

有AI学会控制核聚变反应堆了 登上今日Nature

这比传统的计算机控制要更高效且精准,成果登上今天的Nature。作为强化学习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应用,这一成果也对加速可控核聚变有很大意义。用强化学习控制核聚变反应核聚变是未来最有潜力的清洁能源: 只靠一个原子核就能产生巨大能量,除了相对少量的放射性废物(可在一个世纪内分解),不会产生任何温室...

超重元素“鈇”新研究将开启通往“稳定之岛”的新航线

自然界中发现的最重的元素是铀,它的原子核含有92个质子和146个中子。由于带正电的质子数量增加,较重元素的原子核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它们的衰变速度越来越快,通常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然而质子和中子的"神奇"组合可能会导致元素的寿命迅速延长。正是这样一种"神奇"的质子数,长期以来一直被预测...

世界最大激光器中 "燃烧"的氢气等离子体创下核聚变能量输出记录

去年,位于北加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宣布,在国家点火设施(NIF)100万亿分之一秒内释放了1.3兆焦耳的能量,创下了纪录,《生活科学》当时报道说。在两篇新的研究论文中,NIF的科学家们表明,这一成就归功于世界上最强大的激光系统核心的微小空腔和燃料舱的精密工程,核聚变就发生在这里。...

中国“人造太阳”运行时间突破1000秒 创世界新纪录

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据了解,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该装置有"人造太阳"之称。EAST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用来探索核聚变能源应用。核聚变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