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科技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人工智能首次自主设计并完成化学反应

美国研究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 Coscientist 首次自主学习了诺贝尔奖级别的化学反应,并成功设计实验步骤。该系统核心为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 GPT-4,能通过互联网搜索、控制实验室设备、编写计算机代码和分析数据来实现实验。研究人员表示,人工智能有望加速科学成果的获取,弥补人类科学家的不足。

《流浪地球2》的“上海来客”摇身一变 全球首个集装箱物流大模型落地

(本文来源: IT时报)短短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席卷而来,国内已掀起"百模大战"的巨浪,迅速分野成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是互联网大厂孵化的通用大模型,第二阵营是为落地而生的行业大模型,第三阵营则是更为细分的场景大模型。其中,行业大模型是数量最为庞大的阵营,AI在千行百业跑出专用大模型,这是一次借AI超...

从一个“防爆阀”看宁德时代如何以持续创新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

8月24日消息,全球知名研究机构SNE research近日公布了2023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总体来看,2023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同比增长50.1%,相较于2022年全年71.8%的高增长率有所下降。其中,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装车量为112GWH,较去年同期猛增了56.2%,全球市场份...

手机和汽车凭什么就得产生化学反应?

吉利收购魅族,他们说,吉利要造手机了。WWDC 2022上Carplay公布了新玩法,他们说,苹果造车还远么!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市场越来越看不懂了,手机厂商硬着头皮非要搞汽车,主机厂则准备杀入手机市场这片红海。砖家时不时就跳出来表示,以后手机和汽车会深度绑定在一起,手机是汽车的一部分,汽车更是手机的延伸,...

首个DNA制成的纳米马达问世 有望用于驱动化学反应

马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无论是汽车或是其他家用电器都需要马达来提供动力。7月25日,CNMO了解到,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成功使用DNA折叠法制造出了一款分子马达。这种由遗传物质制成的新型纳米马达可以自我组装并将电能转换为动能,可以开关,还能通过施加...

研究:嗜甲烷细菌有望将强大的温室气体转化为可用的燃料

他们的发现将于3月18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最终可能导致开发出将甲烷气体转化为甲醇的人造生物催化剂。论文的资深作者、西北大学的Amy Rosenzweig说: "甲烷有很强的结合力,所以有一种酶可以做到这一点,这非常了不起。如果我们不确切了解该酶是如何进行这种困难的化学反应的,我们就无法为生物技术应...

火星上的生命痕迹?其实来自非生物沉积过程

这组图片显示了一些类似生物化石的火星样品,但它们实际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研究人员表示,将这些"假化石"与火星表面可能存在古代生命的真实证据区分开来,是当前和未来任务成功的关键。大约40亿年前,火星表面曾短暂适合生命生存。天体生物学家分析了所有已知可能在火星岩层中产生似生命沉积物的过程。在...

研究:大型野火产生的烟雾可能会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位于地球的低平流层,高度在15至35公里(9至22英里)之间,反射大量的太阳破坏性紫外线。这有助于保持地球的可居住性,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在这个层中发现了一个洞。在几年内,世界各国政府共同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使用溶解臭氧的氟氯碳化物。从那时起,臭氧洞一直在缩小,防止了...

科学家开发高效概念方法 将二氧化碳有效地转化为清洁/可持续的燃料

他们的最新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下将燃料生产效率提高了18倍,证明了污染性的碳排放可以有效地转化为绿色燃料而不浪费任何能源。这些成果在《自然-化学》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两篇相关论文中进行了报道。大多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的方法也会产生不必要的副产品,如氢气。科学家们可以改变化...

科学家发现发现野火烟气与臭氧消耗之间的化学联系

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大气化学家们发现,这些火灾产生的烟雾在平流层中引发了化学反应,导致了臭氧的破坏,而臭氧可以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侵袭。该团队的研究本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是第一个在野火烟雾和臭氧消耗之间建立化学联系的研究。2020年3月,在大火消退后不久,该小组观察到平流...

锂硫电池研究新进展 特殊硫化物不会与碳酸盐电解质发生反应

研究配图 - 1: 锂硫电池在碳酸盐基电解质中的放电示意图通过利用硫的稀有化学相,研究人员得以防止电池中发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并且有望于未来的 EV 动力电池市场展现其巨大的性能潜力。与镍、钴、锰相比,锂硫电池的一大前景,在于硫元素的储量相当丰富、成本足够低廉、且性能优势也更加显著(或数倍于...

航天员在太空呼吸的氧气从哪来?

这不,其中一个备选站点就是西藏的那曲地区。那曲位于西藏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怒江、拉萨河、易贡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头。那曲市东部属高原山地,海拔在3800-4500米之间,平均海拔约4100米。这次的站点,海拔大约在4800米左右,考察队下火车不久测了一下,差不多就4400米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

关于环形分子的新研究推动了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发展

加里-摩尔和他的同事描述了被称为卟啉的环形分子的用途,在这张图片中可以看到。这种分子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色素之一,因其能够加速或催化化学反应而受到关注,包括在生命系统中发生的重要反应。它们是设计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的有用成分。在这项出现在《化学-电化学》杂志封面上的研究中,Moore和他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