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成功对接 空间站迎来首批“小鼠航天员”
今日凌晨4时58分,神舟二十一号乘组顺利与空间站会师,4只实验小鼠随船抵达并完成转运。此次任务首次在轨开展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科学实验,旨在研究失重与密闭环境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6时45分,实验单元成功接入问天实验舱,环境指标正常,小鼠饮食活动无异常,初步适应微重力环境。后续将系统开展27项科...
今日凌晨4时58分,神舟二十一号乘组顺利与空间站会师,4只实验小鼠随船抵达并完成转运。此次任务首次在轨开展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科学实验,旨在研究失重与密闭环境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6时45分,实验单元成功接入问天实验舱,环境指标正常,小鼠饮食活动无异常,初步适应微重力环境。后续将系统开展27项科...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已连续在轨超过180天,期间有序开展多领域科学试验并完成设备维护。乘组近期完成了无容器柜样品更换、电极维护及视窗清洁等工作。问天实验舱内,"升级版"太空菜园继种植生菜后,新播种的胡萝卜已初具苗形。这得益于今年8月安装的植物高效培养新技术装置,目前已进入正常运行阶...
据央视报道,神舟二十号乘组已在轨驻留超过五个月,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持续推进空间站内各项任务。乘组完成血液样本采集,用于血常规检测及长期飞行对骨骼、神经等系统影响的研究,并配合开展元认知监控、群脑认知等脑电数据采集。同时,航天员执行了操作力变化规律项目的在轨测试,获取推...
据央视报道,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过去一周持续推进在轨工作任务,取得多项科学实验进展。乘组完成了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进舱及第三批实验样本回收,相关研究将推动柔性太阳翼、月球基地建设材料等空间应用发展。航天医学方面,航天员开展了精细动作测量测试,探究微重力条件下人体适应性机制。此外,微...
北京时间2025年8月15日,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王杰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累计用时约6.5小时。本次任务包括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巡检等多项工作,进一步验证了空间站长期运行的可靠性。自4月25日入驻以来,航天员已持续推进多项空间科学实验,涵盖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航天医学...
在国际空间站,一项由以色列沙巴医疗中心与美国公司Space Tango联合开展的实验正引发关注。作为Crew-11任务的一部分,科学家将大肠杆菌、伤寒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送入太空,观察其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生长与基因表达变化。实验通过对比太空与地球上的细菌培养结果,旨在揭示微重力对细菌传播方式和耐药性的影...
当地时间7月25日,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原ChatGPT科学家Shengjia Zhao将担任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Shengjia Zhao将与扎克伯格及Alexandr Wang共同制定实验室的研究议程和科学方向,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7月26日,扎克伯格宣布Shengjia Zhao将担任Meta Platforms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CSO)。该任命旨在加强Meta在AI领域的研发能力,推动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应用。Shengjia Zhao将负责领导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团队,制定并实施关键技术战略。此举体现了Meta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免责声明: 本文...
近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与李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北京亦庄揭牌成立'人形机器人运动科学联合实验室'。这是全国首个聚焦人形机器人运动科学的联合实验室,旨在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该实验室将结合双方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探索。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
2025年7月9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与李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李宁运动科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人形机器人运动科学联合实验室'。此举旨在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运动科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技术突破,推动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智能运动与机器人产业的融合发展。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
明基旗下电竞品牌卓威(ZOWIE)近日宣布,将在荷兰埃因霍温建立其首个欧洲运动科学实验室,专注于将运动科学研究应用于电竞外设设计,以服务快速增长的欧洲电竞市场。该实验室展示了多款原型设备,包括结合动作捕捉和肌电图(EMG)传感器的技术方案,可实时监测用户操作鼠标时的关节角度、运动速度及肌肉活动...
惠特科学近日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标志着其在实验室建设领域的专业实力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作为实验室整体建设服务商,该公司业务涵盖工程咨询、设计装修、家具制作安装,以及通风气路、洁净系统、环保系统等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惠特科学通过技术整合与创新,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一站式实验室服...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已逾一月,近期持续开展多项在轨科学实验。据央视网报道,继5月22日完成首次出舱任务后,乘组迅速投入新一轮工作,涵盖航天医学、人因技术、空间生命科学及微重力物理等领域。在航天医学研究中,乘组通过采集处理血液样本,为长期太空飞行中骨骼、神经系统的变化规律提...
4月30日,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本次返回的样品涵盖空间生命科学与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共25项实验项目,总重约37.25公斤。其中,生命类样品已运抵北京并交付科学家,材料类样品将后续运输回京。这是我国空间科学研究的重要进展,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与...
4月30日,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这批样品总重约37.25公斤,涵盖空间生命科学与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的25项实验项目。目前,生命类样品已运抵北京并交付科学家,材料类样品将后续运输回京。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根据NASA的档案,五艘适航的航天飞机被建造出来,并在1981年至2011年期间总共完成了135次低地球轨道的任务。在那段时间里,档案材料指出,航天飞机计划负责在微重力下进行科学实验、部署和回收卫星、发射哈勃太空望远镜并帮助建造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的每一项任务都是无数科学家、工程师和探险家挑战人...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在"天宫课堂"位于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现场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目前,两个科学实验柜运行良好,已经取得一些新发现。更多科学实验设施也将在今年发射的'问天''梦天'实验舱中安排上,令人期待!""悬浮"的"高微重力""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叶...
10月22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在轨科学实验样品交接仪式在京举行,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分系统单位移交了核心舱科学实验柜在轨科学实验样品,这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批在轨科学实验样品。
来源标题: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空间站可以服务于教育活动、生物学、生物技术、地球与空间科学、药物研发和物理学等领域,空间站获得的实验数据也有利于提出新的科学思想,或提出用于长期太空飞行任务和地面测试的新假设。实习记者 孙明源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
人类的梦想是星辰大海,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天空充满向往。到了近现代,从苏联的加加林飞上太空,到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星辰大海离人类不再遥远。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人便开启了五十余年的逐梦星空、筑梦太空的伟大征程。就在不久前(6月17日),搭载着三名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