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科技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人形机器人的落地难题,竟被一顿"九宫格"火锅解开?

文章转载自《机器之心》

当俄罗斯首个AI人形机器人“艾多尔”伴着电影《洛奇》的主题曲蹒跚登场时,所有人都以为某个高光时刻即将来临。没想到,“帅不过三秒”——

向观众挥手后,它迅速失去平衡、倒地抽搐,被工作人员匆忙拖走。

近期翻车的机器人可不止这一家。9月,特斯拉Optimus因反应迟缓被吐槽;1X预售款的“惊艳演示”因系远程遥控,被舆论diss到起飞。

业内人士对此并不意外。很多演示高度依赖人工操控,大量机器人连“站稳完成操作”都难,在工厂里“插个dongle、贴个膜”,堪比“登月”。

英特尔在与数十家具身智能团队沟通过程中也发现,机器人“能跑会跳”和“能在产线干活”之间,还存在巨大鸿沟。

到底是什么原因阻挡它们踏入生产一线呢?

困在算力平台里的具身智能

11月19日,重庆*2025英特尔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的圆桌现场,训练数据、应用、“大脑/小脑分家”的架构问题都被摆上台面。但有一个答案被反复提及,算力平台正成为横在具身智能落地面前的最大门槛之一。

目前业内已量产、相对成熟的人形机器人,大多采用“大脑+小脑”的架构,所谓“慢系统+快系统”——

“大脑”负责深思熟虑,承担LLM、VLM、CNN、CLIP、SAM等对世界建模和理解的工作;

“小脑”负责“让身体动起来”,对反应速度极度敏感,包括3D定位导航、机械臂控制、步态控制等,控制频率动辄500Hz~1000Hz。

过去机器人主要依赖传统运控,如今动作生成模型、多模态感知与大模型推理层层叠加,算力需求呈几何级增长。一位现场嘉宾提到,“我们用的很多其他行业厂家的芯片,达到100 ~ 200个TOPS的稀疏算力,但依然是不够用。”而这,还只是触及工业场景的冰山一角。

算力飙升之下,不少企业搞“拼凑”、搭“两套班子”。

比如,Intel酷睿(12/13代移动处理器)跑“大脑”,NVIDIA Jetson Orin跑“小脑”,“两套班子”还要跨芯片通信、跨系统协同。

结果可想而知。想想“帅不过三秒”的“艾多尔”,视觉指令传输存在延迟,机器人就会摔倒。目前困扰人形扰机器人的精度、效率问题,乃至端侧控制器的性能瓶颈,有一部分“归功于此”。

算力平台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落地的经济问题。

真正到后面小批量落地的人形机器人, ROI肯定是我们第一个考虑的指标。有嘉宾直言。

制造业对ROI的考核最为严苛。

硬指标上,机器人不仅要能干活,“稳不稳定、安不安全、贵不贵、耗不耗电”都是老板们必须算清楚的账。

软指标上,为避免技术投资变成“一次性死资产”,企业希望它既能迅速上线,又能随着工厂和产线变化灵活扩展或缩减。

显然,搞“两套班子”硬件堆叠,满足不了这些苛刻要求(开发成本、散热方案,功耗、价格、部署、可扩展性等)。

现场嘉宾认为,机器人要同时利用CPU、GPU、NPU多种异构算力,如何将这些异构算力高效整合到一块小体积、低功耗芯片里,还要让它们高度协同、被开发者轻松调用,是一道极大的挑战。

而且,随着具身智能加速演进,算力融合、扩展和利用效率,正在成为限制行业落地的关键瓶颈。

解药”:以“单系统”达成大小脑的“融合”

需要“两套班子”才能完成的“大脑+小脑”任务,如今在一套“班子”里就能搞定。这正是英特尔给出的“大小脑融合”方案——

用一颗SoC,把智能认知与实时控制统一到同一个架构中。

这颗SoC,就是酷睿Ultra处理器。它在单一封装内集成了CPU、英特尔锐炫™ GPU和NPU,并让三者协同工作,AI推理能力、高性能CPU计算与工业级实时控制,“一手”拿捏。

是不是很像重庆火锅的九宫格?每个IP(CPU/GPU/NPU/I/O)就像格子里的一道菜,既能选“套餐”,也能随需求自由组合,全看机器人厂商的“口味”需求。

结果,原本必须上云的大模型推理,能直接在端侧运行,响应更快,隐私性也更高,关键还很经济。

酷睿Ultra在保持类似功耗的情况下实现了约100 TOPS的AI算力。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英特尔边缘计算事业部的总经理Dan Rodriguez在大会Keynote上说到。用户不需要重构系统,只要升级CPU,就能让原有产品具备AI能力。

先看看内置的GPU

它拥有77 TOPS的AI算力,专门负责处理最重的视觉与大模型任务。这样的性能足以支撑7B~13B级别VLM的运行,对于物体识别、路径规划、分拣等任务已经游刃有余。

如果开发者需要更强的AI火力(更大的LVM、VLA等模型),可以通过Intel Arc独显进行扩展。

当算力需求冲上千TOPS量级,例如大模型控制全身动作、执行多模态长链推理,英特尔认为应进一步结合外部“云脑”或边缘大脑来完成协同推理。

这种按需扩展的异构算力体系,成为具身智能顺利迈向复杂任务的关键基础。

NPU则负责轻负载常驻任务,如持续监听语音唤醒、动态物体检测等长期在线的AI功能,保证低功耗、零感延迟的体验。

CPU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

得益于英特尔在传统机器人运控领域多年的积累,以及对底层指令和架构的深度优化,CPU在跑传统视觉算法、运动规划时比过去更快、更稳。

比如,实时抖动小于20微秒,意味着机器人的平衡控制、复杂力控、手眼协调等对延迟极敏感的运控环节,现在都能跑在CPU上。

而且,CPU内加入了专用AI加速指令,使其在视觉伺服等场景中,能够分担部分原本由GPU执行的AI推理与轨迹规划任务。这让算力调度更灵活、能效更优,也更符合机器人对功耗、实时性的苛刻要求。

Dan Rodriguez还提到,明年1月发布的Panther Lake(18A工艺)将进一步提升性能。图形性能最高提升50%,同等性能下功耗降低40%,AI加速力提升至180 TOPS,并支持扩展温度范围与工业级实时性,这意味着具身智能的应用边界将被进一步推开。

软件三管齐下,落地按下快进

算力之外,英特尔同时把软件栈也配齐了。

从“机器人看什么、怎么学、怎么动”,一直到系统层面的调度、驱动、实时控制,英特尔提供了全栈套件,开发者不用“零帧”起步。

对于OXMs、ODMs、OEM等硬件制造商,英特尔准备的是整机级方案AI Edge Systems。操作系统、驱动、SDK、实时优化、BSP、EtherCAT驱动,全都打包好。

比如一个已经打了Preempt-RT的BSP,厂商不用再为实时性去改内核,把系统刷进去,机器人立刻具备“工业级心跳”。

系统软件厂商处在中间层,需要把芯片的每一滴算力榨到极限,为上层应用提供最佳运行环境。英特尔给他们准备了Open Edge Software Toolkit,里面不仅有AI库和工具,更包含大量OSV级优化,确保在不同平台都能跑出稳定性能。

这里简单提几个英特尔构建自家AI生态的关键抓手。一个是oneAPI——一条贯通CPU/GPU/NPU的“算力高速路”。

开发者写一次代码,系统自动决定跑在哪颗单元上,CPU、GPU、NPU甚至FPGA,全自动调度与优化。

这能让存量设施(旧机器)和增量设施(新AI硬件)在同一套代码逻辑下协同工作,打破算力“孤岛”。要扩展算力?直接接上Intel Arc就行。

还有“黄金组合” OpenVINO + IPEX-LLM。

OpenVINO负责AI推理加速,把TensorFlow、PyTorch等模型自动压缩、量化、瘦身,并转成最适合英特尔硬件执行的格式,推理在哪块算力单元上,也自动决定并负载均衡。IPEX-LLM则让大模型在本地跑得更快。

两者组合,可以适配不同年代、不同规格的边缘设备,应对工业现场设备杂、环境复杂的现实挑战。

针对站在最上层的行业方案开发者(ISV/SI),英特尔提供了现成的行业模板AI Suites。抓取、导航等常见技能一键可用,需要加大模型就直接接LLM、VLM、VLA,还自带参考Demo,稍改即可落地,大幅缩短从“裸机”到“能干活的机器人”的周期。

破冰前行,开放致远

与动辄“全家桶、一锅端”的封闭路线不同,英特尔的“大小脑融合”选择的是一条更开放、更有弹性的技术路径:

同一套代码既能跑在CPU/GPU/NPU/FPGA上,也能在Intel与Arm平台间自由切换;

主流AI框架与模型全兼容,不锁库、不锁模型;

ROS2与各类开源算法库也全部敞开支持。

从底层算力、网络,到软件栈、模型框架、应用框架,企业都可以按需自由组合。这意味着,他们不必推翻既有系统,也无需被某家供应商锁死,而是能够在自己的IT/OT基础之上、沿着现有行业生态继续演进,把数据和大模型真正变成生产力。

过去几个月里,英特尔已与国内数十家具身智能厂商深入合作,已有十余家进入验证或POC阶段。在技术与市场都充满不确定性的具身智能赛道里,这种开放自由的体系,正成为越来越多机器人企业愿意尝试的路线。

更多细节,可参考英特尔具身智能白皮书。

最新相关

盒马启动"合盒共生"计划

11月24日,盒马宣布启动"合盒共生"合作伙伴成长计划。该计划旨在未来3年内扶植10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合作伙伴,并推动100家供应商销售额实现3倍增长。盒马将向合作伙伴开放全渠道用户洞察、供...

全国查办商标专利违法案件7.1万件

2024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商标专利领域违法案件7.1万件。执法中初步形成多省市协同办案模式,全年组织查办案值超千万元的大案要案27件,包括江西某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极米"注册商标专用...

上海"晶耀虹桥"项目正式竣工

2025年11月21日,上海市长宁区大型综合体项目"晶耀虹桥"正式竣工。该项目由铁狮门联合新长宁集团与三菱地所共同打造,总投资超8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涵盖五栋甲级办公楼及高品质商业空...

安徽富淼科技获峰毅远达A轮融资

2025年11月24日,安徽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峰毅远达。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大水处理化学品产能及技术研发。安徽富淼科技专注于水处理化学品的生产与创新,致力于工业水...

三星曝光AR眼镜新专利 拟提升佩戴舒适度

2025年11月24日,三星披露一项关于AR智能眼镜的可调节铰链系统专利(US 2025/0347929 A1),旨在提升设备佩戴舒适性与稳定性。该设计采用双轴铰链与滑轮-拉线联动结构,使镜腿可多向调节,减少滑移...

《辐射4》将推免费更新引玩家担忧

2025年11月23日,B社宣布即将为《辐射4》推出免费更新,修复主机端多项技术问题并扩展MOD存储空间。此次更新原定于11月上线,现已延期,可能与12月补丁一同发布。内容包括修复菜单崩溃、卡死及存...

盒马超盒算NB首次开放加盟

2025年11月24日,盒马旗下平价社区超市超盒算NB正式开通官网加盟通道。首批开放上海、杭州、嘉兴和湖州四城加盟,年品牌加盟费5万元,不包含装修、设备及保证金等费用。选址需位于大型居住社区或...

豆包输入法正式上线 支持多语言混合输入

2025年11月24日,豆包输入法正式上线,面向安卓用户开放下载,并将 soon 登陆苹果应用商店。该输入法由豆包App团队推出,集成同款语音模型,支持语音与键盘双模式输入。具备高精度语音识别、语义理...

云智矿安完成天使轮融资

云智矿安近日完成天使轮融资,由广电平云资本投资。该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与光纤听觉技术融合,提供广域设施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光纤听觉核心算法已应用于工业皮带机智能运维系统,形...

研究揭示大语言模型难懂双关语

2025年11月,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与意大利威尼斯福斯卡里宫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LLM)在理解双关语方面存在显著缺陷。尽管模型能识别双关结构,却无法领会其幽默内涵。实验显示,当双关...

泰鸿万立拟4.8亿元投建车身结构件项目

2025年11月24日,泰鸿万立宣布拟出资4.8亿元在天津设立全资子公司天津泰鸿,注册资本1亿元。该公司将作为主体投资建设汽车车身结构件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位于京滨工业园,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15万...

海创药业HP518片获临床试验批准

2025年11月24日,海创药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口服PROTAC药物HP518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Ⅰb/Ⅱ期临床试验。该药物基于蛋白降解靶向联合体技术,靶向降解雄激素受体(AR),拟联...

上海支持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提速

2025年11月24日,上海印发《若干措施》,推进药品监管改革。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将缩短至30个工作日,并依托大数据平台提升临床试验质效。同时,对化学药品补充申请实施审评审批...

同济建设中标西安河山锦绣府项目

2025年11月24日,同济科技全资子公司上海同济建设有限公司中标西安河山锦绣府项目施工一标段,中标价8.66亿元。项目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总建筑面积约10.54万平方米,由西安中新沁园房地产开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