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记者实地探访TE Connectivity苏州工厂,深入了解机器人连接器的制造过程及行业挑战。连接器作为机器人“神经”,承担电力与信号传输任务,虽仅占BOM成本1%-2%,却决定技术上限。在高度自动化的产线上,一个微型连接器需经注塑、冲压、电镀等多个环节方可成型,且因人形机器人需求复杂,连接器还需兼顾小型化、稳定性与高速信号传输。由于行业尚未标准化,厂商面临定制化生产与成本控制的矛盾。TE采用“软硬模”结合策略应对不同批量需求,同时众多企业跨界加码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丝杠、轴承等,投资额达数亿至上十亿元不等。专家指出,除资金投入外,技术积累、产业链协同与市场验证亦是制胜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