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一类具有“超带隙”特性的本征透明金属。这一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杂志,为解决透明导体中导电性与透光性相互制约的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透明导体是触控屏、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的关键材料,但传统掺杂技术难以兼顾高导电与高透明。研究团队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在一类有机电荷转移盐中观察到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超带隙透明窗口,其光学损耗与商用透明导电氧化物(ITO)相当,且色散与反射更低。这一发现为开发新一代高性能透明导电材料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由陆凌研究员团队主导,博士生吴正冉为第一作者,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支持。